环莫斯科有几个历史悠久、风光怡人、建筑独特的小城镇,它们在托尔斯泰、列维坦笔下充满了俄罗斯乡间浪漫风情,如今这些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被称为“金环小镇”。今天带大家走进莫斯科郊外最傲娇的金环小城-谢镇。
谢尔盖耶夫镇是金环上离莫斯科最近、名声最大、人气最旺的一个城镇。为了叫起来方便顺口,华语导游称它为“谢镇”,久而久之,游客、网络上都这么叫了。
谢镇又名扎戈尔斯克,在莫斯科市区东北71公里处,以拥有圣三一教堂群而著称,这里的圣三一修道院是东正教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有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一半以上的历史都跟东正教有关,而谢尔盖耶夫镇正是俄罗斯东正教中心,它在东正教中的地位就像是天主教中的梵蒂冈一样。
有着俄罗斯最美丽的建筑群,是俄罗斯人找寻历史与精神家园的地方,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莫斯科出发去谢镇,旅游大巴飞驰在乡间公路上,一幢幢造型别致的俄式农舍,路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连绵不断,田园风光显得朴实而美丽。
小镇的街道很具俄罗斯特色,在公交车站候车的俄罗斯人显得很悠闲。
这是“乡下人”的农舍还是“城里人”的别墅,还真还分不清。
在广场通向谢尔盖耶夫玩具博物馆的小路两旁是一个纪念品集市,这里汇集了谢镇精美的手工艺品,人气很旺。谢镇自古以来就以制作玩偶、套娃等闻名。
谢镇最值得看的古迹是圣三一大修道院,它坐落在镇旁一个高岗上。修道院建筑原为木结构,后遭受蒙古军焚烧。1540~1550年修筑了高5米的石墙,17世纪初,石墙被增高到8~15米,成为莫斯科北方重要防御据点。圣三一修道院的创建人圣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活动家。1337年他在这里的荒郊丛林中建立起一座小教堂,过着隐居生活,倡导集体住宿和修道。追随他的修道者日渐增多,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大、最富有的修道院。
修道院耶稣复活门的外墙色彩斑斓,楼顶有三个钟塔,教堂的大门是为纪念圣约翰于1693-1699年修建的,上面绘有讲述圣.谢尔盖生平的壁画。
进了修道院大门,还要经过一道塔楼下的拱门才能进入教堂。
几百年来,历经各个朝代改建和扩建,三圣一修道院形成一个集各种形式的教堂和附属建筑的群落:包括三圣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教皇宫殿和斯摩棱斯克教堂,以及斋房、钟楼、慈善医院等。
其中最著名的“圣三一”教堂是修道院的核心,建于1423-1442年,它被称为“白石神物”,外墙由白色石材砌成,顶部有金色的大圆顶和小圆顶,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典范。
在这里可以看到俄罗斯著名画家安德烈·鲁布廖夫的壁画作品,他的作品《三位一体》起初也被收藏于此,现在改藏于莫斯科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走进圣三一教堂,就听见俄罗斯少女纯净轻柔的歌声。
修道院创始人圣·谢尔盖的陵寝安放在教堂的东南角。在天籁般的歌声中,不同衣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信众排着长队走到陵寝处,用右手三指划着十字,有人则向陵寝鞠躬,也有人用额头贴在陵寝或用嘴唇亲吻陵寝。信众在排队等待瞻仰圣·谢尔盖陵寝。
位于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安息大教堂是伊凡四世(伊凡雷帝)于1585年下令修建的。在4个洋葱头型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这是仿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安息大教堂而建的。教堂内存有l7-18世纪的壁画、绘画和12-19世纪的应用工艺品,还藏有各种民间艺术品,如木、石、骨雕、壁画、纸彩画等。维修中的圣母安息大教堂被全身包裹,只露出个金色的大顶子。
大厅内金碧辉煌,眼睛不知从何看起。
维修中的五层钟楼,建于1741-1769年,高88米,内有挂钟42口,是修道院整体建筑中最宝贵的部分,据说还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修道院内最古老的石结构教堂-斯摩棱斯克大教堂。
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内设有莫斯科宗教大学和神学院。
谢镇有着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是俄罗斯古老信仰的窗口,几个世纪来为俄罗斯人提供了精神寄托。
圣三一修道院大兴土木地翻修,一批又一批俄罗斯人的到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俄罗斯东正教正在恢复延续了一千余年的传统地位,宗教与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和谐发展时期。修道院圣水井里的“圣水”和谢镇本土产的果汁饮料“格瓦士”,吸引前来朝觐的俄罗斯人。前者是精神的渴求,后者则是“一饱口福”。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就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国家、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就没有俄罗斯昨天和今天辉煌的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