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2012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在上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年,俄罗斯给中国游客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互办“旅游年”,是继互办“国家年”及“语言年”之后,中俄两国举办的又一重大主题年活动,是中俄两国友好往来的一件大事。
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互致新年贺电中共同宣布启动中俄“旅游年”。1月5日,由国家旅游局、黑龙江省政府主办的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中俄旅游年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率先举行。3月23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雄壮的俄罗斯联邦国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中国“俄罗斯旅游年”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普京分别发来贺辞。
美好的期待,正如同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年徽的寓意:由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俄罗斯国旗白、蓝、红三色演变而成的一个“照相机快门”,代表着人们对旅游的向往。
深化民众交流,体验魅力邻邦,一些重大活动成为中国“俄罗斯旅游年”的重头戏。
6月5日,中国“俄罗斯旅游年”活动框架下最大的单项旅游活动2012北京—莫斯科自驾游活动在北京启动。12辆汽车组成的车队穿越中国4个省区及俄罗斯18个地区,于7月2日到达终点莫斯科,全程约9960公里。
7月19日,中国旅游业界代表团以及来自11个省区的上千名中国游客抵达莫斯科。“当历史陪伴落霞穿越了时空,再次溶入伏尔加河的碧水长天,那时那刻,除了记住伏尔加河如同油画般美丽的每寸景色,静静享受那浸入灵魂深处的安静祥和,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一位参加了“伏尔加河之旅”的团友如是说。
8月16日起,由100位中国记者拍摄的100集旅游电视专题片《你好,俄罗斯》同步登陆旅游卫视及各合作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在为期一个半月的采访期间,联合摄制组走访了20余座城市,足迹遍及俄罗斯领土最东端的堪察加半岛、最西端的加里宁格勒、最南端的黑海海滨、最北端的北冰洋沿岸,拍摄和采访俄罗斯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
9月29日至10月4日,北京市政府邀请了50个俄罗斯家庭访京民宿交流。来京的50个俄罗斯家庭包括教师、工程师、歌唱演员、建筑师、艺术家等。朝阳区南磨房的李燕琼家庭被选为中方接待家庭后非常兴奋,全家三口人早早捧着鲜花在机场出口处等着结对的俄方家庭格涅兹基洛娃一家,两家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一片,几乎跨越了语言的障碍。
“现在,每周都有10趟左右的航班在中国与伊尔库茨克间飞行,每年到伊尔库茨克参观贝加尔湖的中国旅客超过了1.5万人,可见旅游潜力之巨大。”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政府驻华总代表谢尔盖·米年科说。
为办好中俄“旅游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方成立了以王岐山副总理为主席的中方组委会,18个中央部委及北京、上海等1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国家旅游局。教育部、文化部、体育总局等国家部委都举办了不同主题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广东、上海、河北、吉林、山东、海南、新疆等省区市也筹划许多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海关总署也积极配合,为活动进出境物资、人员提供通关便利。
以互办“旅游年”为契机,中俄两国旅游交流合作更加务实。除人员交流外,在旅游投资、旅游产品交易与开发等领域也加大了力度。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三大客源国,中国是俄罗斯第二大客源国,到2015年“中俄力争实现双向旅游交流500万人次”。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即将展开。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也向俄罗斯游客张开了热情的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