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想象的“年轻”
俄罗斯套娃看似一个古老民间传说的形象,但实际上,套娃诞生不过一百多年~
套娃最早出现在1890年,艺术家谢尔盖·马柳京(С.В. Малютин)在日本玩具“七福神玩偶”的启发下,提出了创作可拆分木偶的建议,并设计出第一个套娃 – 由工匠斯维多什金刻制,马柳京亲自彩绘,共有8个木偶,最外边是身穿绣花衬衫、萨拉凡裙子,系着围裙,戴着花头巾,手抓黑公鸡的圆脸乡村姑娘形象,往里依次是小伙子和姑娘,最后一个是婴儿。

上图:七福神玩偶
下图:俄罗斯第一个套娃
套娃的“真实姓名”
套娃的俄语名称Матрёшка(音译:玛特廖什卡/Matryoshka)是早期俄罗斯农村女性常用名字Matryona的昵称,意为“女族长”、“家庭主妇”,这一名称也形象提现了拥有“庞大家族”的套娃形象。

套娃的“坎坷历程”
19世纪末,得益于定期举办的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套娃作为“最俄罗斯的纪念品”,开始流行起来。但随后在国内战争和二战的影响下,套娃生产受重创,直到苏联后期才恢复生产。随着旅游的开展,工匠们才重拾旧业,复兴手工艺作坊。

套娃的“致胜法宝”
制作套娃的关键在于取材。制作套娃最理想的木材是椴木,其次是赤杨木和桦木。人们在初春时节树木富含汁液的时候把树砍掉,剥去树皮(但不完全剥掉,以避免树木在干燥环境下破裂)。制作下半部需要储存2-3年后的干燥木材,而上半部会使用新鲜木头制成,再进行风干 – 这就使得套娃上下部分能紧紧合上。

不走寻常路的套娃
近几年,个性化套娃也开始流行起来。俄罗斯艺术家常在创作中加入讽刺调侃意味,把套娃变成有故事的纪念品。我们可以轻松在纪念品店找到列宁、特朗普、普京等造型,不知道打开会有什么惊喜呢~




世界上最大的套娃
就在中国满洲里~ 高达30米的套娃购物中心,主体套娃内部为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和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