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圣彼得堡奥斯特洛夫斯基广场(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площадь Островского) |
交通 |
乘坐地铁在圈楼站(Гостиный Двор),
涅瓦大街站(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或马雅可夫斯基站(Маяковская)下车
|
英文名称 |
Monument to Catherine II |
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位于圣彼得堡奥斯特洛夫斯基广场,建于1873年,为纪念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而建。
叶卡捷琳娜二世站在四层高的底座上,披着华丽的斗篷,手握权杖,扬着高傲的头颅,威严而庄重。据记载,她身高约一米六,与雕像的高达形象不符。雕像上的叶卡捷琳娜有个高高的、光光的额头,这和书中描写相一致。从她的额头可以看出她的聪明和果断,也可以看出她漫长而可怕的经历。在雕塑的第三层,是她的十二个宠臣,其中包括她的侍女,更多的是她的情夫。这些人物,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眉顺眼。叶卡捷琳娜的一生,与这些人的命运和经历是联系在一起的。至今,当人们路过这座雕像时,还在对她的几位情夫指指点点。

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德国小公爵的女儿,原名索非亚。与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乌尔利希联姻,彼得·乌尔利希在伊丽莎白女皇之后继位,即彼得三世。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推翻了彼得三世,自己登上皇位。她对内加强皇族专政,对外推行扩张政策,成了一位震惊欧洲的女皇,被俄国贵族誉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从1762年到1796年,她在位统治了三十四年,俄国贵族称这段历史为“帝国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
关于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人品道德,诸如此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众说纷纭。法国作家亨利·特罗亚这样评价:“这块意志的岩石有复杂的结构。”小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具有非凡的记忆力,能够狼吞虎咽地吸收她能接触到的一切知识。同时,她也雄心勃勃,她的抱负远远产生在机遇之前。她入宫之初,总是谨慎行事,不让一块石头绊倒。她表现得既严肃又活泼,既坚强又温顺,以得到女皇伊丽莎白的欢心。她对周围的人一律友好相处,以博得众人的爱戴。她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笃信东正教,以求得国民的认可。在她掌权之后,她进一步用两副面孔来统治这个国家。一方面,她是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君主,向西方开放门户,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专制君王。对外,她打败了土耳其,瓜分了波兰,把疆土扩大了三分之一,还建立了俄国自己的海军。人们称她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后人也称她为“风流女皇”。在殿堂上,她威严、高雅,有时还有点腼腆;而在她的后宫,她又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她就是这样一个有两副面孔的女皇。

地图示意图